【概述】
    念珠菌阴道炎(candidal vaginitis)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炎,过去误称为真菌阴道炎。当阴道内糖原增加、酸度增高、局部细胞免疫力下降,适合念珠菌的繁殖则引起炎症,故本病多见于孕妇、糖尿病患者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者。此外,长期应用抗生素,改变了阴道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;应用糖皮质激素或罹患免疫缺陷综合征,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;穿紧身化纤内裤、肥胖而使会阴局部的温度及温度增加,也易使白念珠菌得以繁殖而引起感染。

【诊断】
(一) 症状
    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、灼痛,严重时坐卧不宁,异常痛苦,还可伴有尿频、尿痛及性交痛。急性期白带增多,白带特征是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。

(二) 体征
    检查见外阴抓痕,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附有白色膜状物,去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,急性期还可能见到糜烂及浅表溃疡。

(三) 检查
    1. 直接镜检  用悬滴法在光镜下寻找白念珠菌孢子和假菌丝。假菌丝是白念珠菌致病的特征形态,芽生孢子则是其共生菌形态。也可用革兰染色后镜检,其阳性发现率比较高。
    2. 培养法   若有症状而多次悬滴法检查均为阴性,或顽固复发的病例可用此法检查,可以明确诊断是哪一种念珠菌造成的感染,是最可靠的检查方法。
    3. 尿糖及血糖检查  经常复发的顽固病例应检查尿糖及血糖,以了解是否有糖尿病。

(四) 诊断要点
  (1) 外阴、阴道瘙痒、灼痛,可伴有尿频、尿痛及性交痛。
  (2) 典型白带为白色质稠、豆渣样或乳状,有时较稀薄,白带增多,内含有白色片状物。
  (3) 妇科检查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上附着白色膜状物。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,急性期基底部出现受损的糜烂面或表浅溃疡。
  (4) 阴道分泌物检查(悬滴法)在高倍镜下可找到芽孢和假菌丝,可靠性为60%;如涂片后用革兰染色镜检,其可靠性可提高到80%;最可靠为念珠菌培养。
(五) 鉴别诊断

    主要须与滴虫性阴道炎鉴别:两者都有白带多和外阴瘙痒的临床表现,但两者在阴道分泌物的质和量上有显著不同,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白带凝乳状而量不多,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呈脓性且量多。妇科检查时阴道壁的表现也不同,念珠菌性阴道炎有白色膜状物形成,有红斑似鹅口疮;而滴虫性阴道炎则呈点状充血和乳头状增生似杨梅。在实验室诊断上,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鉴别意义较大。临床此两种病混合存在者非常少见。

 

【治疗】
(一) 一般治疗

    若有糖尿病应积极治疗;及时应用广谱抗生素、雌激素、糖皮质激素。勤换内裤,盆及毛巾均应烫洗。
(二) 药物治疗
    1. 局部用药 可选用下列药物之一:咪康唑栓剂,1粒/d(200mg),放于阴道内,连用7日。克霉唑栓剂,1粒/QN(150mg),放于阴道内;或片剂,1片(250mg),口服,连用7日。制霉菌素栓剂,1粒/QN(10万单位),放于阴道内;或片剂,1片(50万单位),口服,连用10~15日。
    2. 全身用药  若局部用药效果差或病情较顽固,可选用下列药物之一;① 伊曲康唑每次200mg,1次/d,口服连用3~5日。②氟康唑150mg,顿服。③酮康唑每次200~400mg,1次/d,口服,连用5日,由于酮康唑损害肝脏,用药前及用药中应监测肝功能,有肝炎病史者禁用,孕妇禁用。
    3. 复发病例的治疗 念珠菌阴道炎治疗后容易在月经前复发,故治疗后应在月经前复查白带。念珠菌阴道炎治疗后有5%~10%复发,对复发病例应检查原因,如是否有糠尿病,有无长期应用抗生素、雌激素或糖皮质激素,有无穿紧身化纤内裤、局部药物的刺激等,有者应消除这些诱因。性伴侣应进行念珠菌的检查及治疗。由于肠道念珠菌及阴道深层念珠菌是重复感染的重要来源,故治疗时应全身使用配合局部使用抗真菌为主,加大抗真菌剂的剂量及应用时间,如氟康唑150mg,1次/d,口服,连用5日,然后每2周或每月单次给予150mg,连用3~6个月。